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人员查询|

投稿咨询热线: 010-68639699

外宣平台

政企内容服务专线: 010-68632799

大资金积极入场 宽基ETF成交额创阶段新高

发布时间:2024-01-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一歌

  1月18日,股票型ETF显著放量,成交额突破890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单日新高。并且,本周A股股票型ETF合计净流入金额已超270亿元,远超上周的87.74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大资金流入宽基ETF,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市场整体回暖、估值修复的良好预期;另一方面,存在投资者调整策略风格、对权益仓位中的资产进行置换的可能性。

  大资金抄底宽基ETF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收盘,股票型ETF当日成交额突破890亿元,相比1月17日的535.46亿元、1月16日的564.33亿元、1月15日的350.72亿元均出现明显增长。

  其中,多只宽基ETF获大额资金青睐。1月18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分别为152.57亿元、108.02亿元,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单日成交额新高。

  本周以来,上述两只ETF日均成交额明显放量,1月16日、1月17日日均成交额分别为51.02亿元、27.24亿元,而上周这两只ETF的日均成交额仅有39.81亿元、17.72亿元。

  此外,本周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单日成交额也明显放量。以易方达沪深300ETF为例,1月15日至1月18日,该ETF的单日成交额分别为5.67亿元、47.17亿元、45.76亿元、56.67亿元,其上周日均成交额仅为10.49亿元。

  结合净流入金额情况来看,截至1月18日,本周股票型ETF的合计净流入额已达到271.31亿元,远超上周的87.74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净流入额分别为95.03亿元、90.83亿元、80.82亿元,位居公募ETF前三。截至1月17日,2024年以来这三只沪深300ETF基金份额数量分别增加了65.02亿份、26.87亿份、19.45亿份,同样位居公募ETF前列。

  反映市场良好预期

  对于近期大资金频频下场抄底宽基ETF的情况,盈米基金研究员冯梓轩分析,大资金主要可能来自机构投资者或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从资金流向看,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2024年以来,跟踪沪深300、创业板、科创50等宽基指数的ETF均有较大规模资金流入。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市场整体回暖、估值修复的良好预期;另一方面,宽基ETF资金流入不等同于单边加仓,存在投资者调整策略风格、对权益仓位中的资产进行置换的可能性。

  而大资金之所以选择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ETF,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第一,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能较好反映A股大盘整体表现,并且目前指数处于历史估值低点,具有一定安全边界;

  第二,与直接持有底层资产相比,宽基ETF的个股、行业持仓相对分散,能适当分散底层资产的异质性风险;

  第三,沪深300等代表性宽基指数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ETF产品覆盖,对应ETF流动性好,跟踪误差较低,投资者可以通过ETF投资,较好实现跟踪指数的目标。

  从交易执行角度来看,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由于ETF产品在一级市场采用实物申购赎回机制,使得ETF产品在资金大幅流入的同时能保持高仓位运营、紧密跟踪指数,能够承载大规模资金进入。

  关注后续政策边际变化

  站在一季度这个时间点,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经理柳军表示,沪深300指数的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财政政策方面,柳军分析,2024年相对于2023年可能会有一些边际改善,利率传导到汇率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小。作为大市值的宽基指数,沪深300指数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以及财政政策、经济总量相关,现在更多要关注二三月份政策面边际变化,目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间点。

  “从估值角度来讲,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沪深300的PE(TTM)为10.52倍,处于2019年以来1.47%分位的低位水平,性价比较为可观。”而从短期大小市值风格轮动的走势来看,柳军认为,相比沪深300,以万得微盘、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微盘指数过去一个阶段表现较好,但A股市场会经历风格回归过程。

  结合对政策、估值水平以及大小市值风格分化等情况综合分析,柳军表示,在当前时点一些情况还未明朗但又有预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关注一些大市值的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产品。

上一条:中国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合作推进发布会成功召开
下一条:协同共治 金融监管“长牙带刺”

《旅游商报·旅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注明来源《旅商网》的所有文章作品,版权均归属《旅游商报·旅商网》所有,未经合法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内容作品。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旅游商报·旅商网》,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旅游商报·旅商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商网》)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旅游商报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值班热线 010-686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