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人员查询|

投稿咨询热线: 010-68639699

外宣平台

招商服务热线: 010-68632799

黑土地保护再加码!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这些省区不缺位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    责任编辑:一歌

  前有为答谢广西送出的砂糖橘回赠蔓越莓,后有为答谢云南的“雨林物资”回馈乳制品、玉米等“黑土地宝藏”。这个冬天,被热情宠客的“尔滨”带火的,还有黑龙江富饶的物产。而这背后正是孕育它们的黑土地。黑龙江位于“世界黄金种植带”,被誉为“中华粮仓”。坐拥1.56亿亩黑土地,在推进黑土地保护方面,黑龙江没少下功夫。近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进一步完善其黑土地保护机制。

  记者注意到,保护黑土地我国相关省区从未缺席,先后印发多项地方条例,国家层面一系列法律法规也持续加码,这为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和土壤环境保障提供了有力依据。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也将推动我国黑土地保护实现量、质同升。

  多项法律法规加码黑土地保护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一种肥沃的土地资源,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极高的生产力和农业价值。

  在我国,黑土地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土壤条件,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有所分布。

  “黑土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2%,却能够提供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粮。不仅如此,这一肥沃的土壤资源也有利于生产‘三品一标’的优质农产品,使得农民的劳动效率和收益都较高,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提供了保障。”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洪涛对中国环境报记者表示。

  如此宝贵的黑土地,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这样的馈赠着实来之不易:研究显示,大约每形成一厘米厚的黑土,就需要200至400年的时间。因此,享受馈赠的省区,也相应背负着黑土地保护的重任。

  据了解,黑龙江省典型黑土耕地面积为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的56.1%,其黑土地面积最大、保护任务最重。2021年12月,黑龙江就曾通过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条例》结合省内黑土地保护工作实际,在2021年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与增设。

  2022年11月,吉林省通过新修订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辽宁省先后印发《辽宁省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30年)》《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内蒙古也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方案(2020—2025年)》。

  在国家层面,202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将“长牙齿”的护土、管土和治土的硬措施纳入法律保障,推动我国黑土地保护进一步走向纵深。

  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对记者表示,作为全球三大黑土地分布地之一,我国为黑土地立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保护东北地区的土壤环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国家建立黑土地保护制度”。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让黑土地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监、有法可行,为我国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粮食供给由‘稳量’到‘提质’提供了依据。”洪涛表示。

  以保护性耕作攻克“可持续”难题

  法律的高墙筑起,黑土地保护来到从量到质的十字路口,提升黑土地可持续性将是“攻坚”的下一落点。

  “东北黑土地黑土层的厚度已减少了30%至50%,一些地区不足20厘米,而且仍以每年1至2毫米的速度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10%下降到2%—4%,甚至有些地区低于1%……”中国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中,这组数据触目惊心。

  “在长期的高负荷利用下,黑土地面临着黑土层变薄、有机质丧失、土壤结构变硬等多重风险和潜在生产力下降的挑战。这也提示我们,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迫在眉睫。”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记者分析,下一步,我国应着重加强黑土地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同时加大监管力度。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正在进入大众的视野。根据我国相关定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减少土壤扰动和增加地表覆盖,达到降低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探索进展迅速。2023年,四省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超过9000万亩,“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一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相关地区也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黑土地保护“亮点”措施。

  例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的梨树县就在黑土地保护行动中打响了“梨树模式”的名声。

  从2007年起,这里开始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条带休耕、全过程机械化种植为核心的耕作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保护的叠加效应。秸秆连年覆盖还田,能把更多的雨水留在耕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明显递增趋势,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实现了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的双赢。

  很快,梨树县建立起了100个“梨树模式”示范推广核心基地。2023年,吉林全省玉米播种总面积达到6800多万亩,因地制宜推广“梨树模式”的面积扩大到3700万亩。

  此外,辽宁省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等的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来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均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四省区还可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建立跨地区的黑土地保护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黑土地保护的难题等。”袁帅说。

  根据《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我国黑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平均提高10%以上。

  多部门合力守护生态屏障

  事实上,在充当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之外,黑土地还是东北地区的生态屏障。

  “黑土地上生长着丰富的植被,如森林、草原、湿地等,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环境,形成了多样的生物群落,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洪涛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此次《条例》增设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章节,从提升生态功能、加强黑土地周边山地保护、林地保护利用、农田林网体系建设、草原保护、湿地保护、土壤生物保护等8个方面,对山地、水生态、林地、草原、湿地以及黑土土壤生物多样性实施全方位保护。

  刘佳奇还提到,对黑土地的专门保护,还要求土地、耕地保护的相关制度形成合力。“这就需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加强执法的协调性,有关地区加强管理的协同性。”

  此次《条例》中也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行政、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信息共享。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行政、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制定黑土地质量标准和其他保护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日前联合省内多部门印发《黑龙江省金融支持黑土地保护若干措施》,围绕黑土地保护六大重点领域提出12条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满足保护性耕作主体融资需求、畅通耕地保护修复项目贷款渠道等,助力现代化良田建设和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金融支持在黑土地保护中必不可少。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此前,四省区中已有地的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试水黑土地政策性贷款业务。

  “这将为黑土地高效保护注入强心剂。下一步,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提高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黑土地保护事业发展。同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逐渐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袁帅说。

上一条:拧紧“栓”守住“线”,伊春制定红橙黄三色清单排查环境风险隐患
下一条:新华全媒+|“碳”寻这座城,“绿色血液”在流淌

《旅游商报·旅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注明来源《旅商网》的所有文章作品,版权均归属《旅游商报·旅商网》所有,未经合法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内容作品。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旅游商报·旅商网》,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旅游商报·旅商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商网》)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旅游商报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值班热线 010-686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