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人员查询|

投稿咨询热线: 010-68639699

外宣平台

政企内容服务专线: 010-68632799

IPEF部长级会议释放危险信号,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

发布时间:2023-06-0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陈晖

  杨丹志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印太经济框架”(IPEF)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周日在美国底特律闭幕。会议成果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领域。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4个成员国达成使供应链更具弹性和安全性的协议。这也是2023年IPEF启动一年来的首个具体成果,同时也是供应链方面的首个多边协议。外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首先,供应链协议将推进美国所乐见的供应链机制建设。根据协议,“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将设立三个机构:供应链理事会、供应链危机响应网络,以及劳工权利咨询委员会。

  理事会是成员国之间的一个工作机制,将共同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如来源多样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发展,加强物流连通性,商业匹配,以及联合研发和贸易便利化等;危机响应网络则是成员国之间的紧急沟通渠道,以供他们在供应链中断期间寻求支持和促进信息共享;劳工权利咨询委员会则是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机构,由政府、工人和雇主代表组成,旨在促进供应链中的劳工权利等。

  其次,协议涉及成员国在关键产品和技术等“必需品”方面的获取与互助。成员国将在平时共享信息以增加集团内的采购,并在出现短缺时相互帮助。虽然会后声明没有具体提及哪些商品是“必需品”,但有成员国官员表示,关键矿产、半导体、新能源技术和其他资源或设备可纳入这个清单。

  此次会议的举办及达成的协议释放出三个危险信号:

  一是针对中国的潜在意图。所谓的确保供应链韧性,部分目的就在于推动“印太”国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为他们提供一个中国之外的替代方案。华尔街日报刊文认为,“美国和其他13个亚太地区国家同意扩大供应链合作,标志着在与中国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美国牵头的新倡议取得了初步胜利”。从美国积极策划推进美日韩台“芯片四方联盟”到此次达成“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协议,这些所谓的“胜利”实则都采取过去阵营对抗和经济冷战的方式,旨在维护封闭“小圈子”的利益,对中国则形成壁垒。

  二是冲击既有区域合作机制。供应链协议的签署,不可避免地会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在东亚乃至亚太区域,长期以来多个区域合作机制并存共舞。从中日韩合作、东盟中日韩10+3合作、中国东盟合作再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都是不同层级区域合作机制运转的重要驱动力。而“印太经济框架”从一开始就将中国排除在外,实则是要“另起炉灶”,打造美国主导的“印太”区域合作进程。随着供应链协议的签署,域内国家与中国既有的合作关系不可能不因之受到冲击和干扰,既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也面临弱化甚至解构风险。

  三是供应链协议的签署,有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在美国力推下,在“印太经济框架”其他三个支柱领域,各方也可能逐步达成协议。由此,美国通过打造新机制,掌控机制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可以确保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中长久的机制霸权。

  对于“印太经济框架”内供应链协议的签署,中国外交部已经严正表明立场,指出这是违背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人为干扰市场行为,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对半导体等产业合作人为设置障碍,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的最大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旗帜鲜明地主张和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反对他国或组织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和作出排他性的区域安排,这一点从未改变。对于美国利用“印太经济框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围堵、打压,中国要保持战略耐心,坚定战略自信。毕竟,IPEF与众多区域合作协定的一个明显差别就在于,既没有给予成员国在自贸协定上的实际利益,又要他们提高劳工和贸易标准。不包括降低关税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谈判,但是又想要制定在劳工、环境标准和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共同规则。就连美国国内的农业和工业团体也抱怨IPEF缺乏市场准入改善,这令其在与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来自美国国内和“印太经济框架”内成员国的不满,都可能会影响“印太经济框架”各项协议的落实。

  中国是“印太经济框架”多个成员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过去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取得巨大收益。与中国进一步合作的巨大潜在商机,选边站倒向美国的风险,加之美国在多边经济合作中长期的口惠而实不至,都会促使这些国家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拓展和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编审:乐水 安然 宇馨)

上一条:服务贸易发展态势怎样?中美经贸关系走势如何?……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下一条: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顺利完成

《旅游商报·旅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注明来源《旅商网》的所有文章作品,版权均归属《旅游商报·旅商网》所有,未经合法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内容作品。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旅游商报·旅商网》,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旅游商报·旅商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商网》)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旅游商报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值班热线 010-686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