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新农人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 高邮神居山下奏响“茶文旅”协奏曲

  乡村,是自然绘就的生态长卷,是文明传承的精神沃土,亦是经济蓬勃的发展引擎。乡村强则国家根基稳固,乡村弱则发展动能受阻。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乡村集中体现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落差,亟待更具实践性的解决方案。为解析乡村振兴的核心逻辑,探寻新农人创新实践的突围路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将研究视角投向新农人柏锦茜打造的汉林龙茶园基地。

  这位曾经的北京企业管理者,于2019年以破局者姿态重返乡土,通过嫁接工业管理思维与农业生产规律,构建起智慧文旅、数字农业与三产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其创业历程不仅折射出乡村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成为破解政策执行梗阻、人才返乡困境、资源转化瓶颈等普遍性难题的典型范例。

  调研团队通过田野踏查与深度访谈,在丈量土地温度、聆听乡村呼吸的过程中,致力于从新农人的开拓实践中萃取经验,为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振兴图景贡献学术智慧与青年力量。

  一、智慧新农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访谈中了解到,该企业通过“企业+农户”联动机制,成立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每年为当地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我们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季节性用工、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多方共赢。”柏女士表示,企业已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其中45-65岁中老年劳动力占80%以上,有效缓解了农村“二次空心化”问题。

  二、数字技术赋能茶文旅融合发展

  面对传统茶产业附加值低的困境,该企业创新推出“茶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智慧文旅平台,将2000余亩茶园打造为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基地,开发出茶田观光、手工制茶体验、茶艺研学等多元业态,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企业还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茶叶溯源系统,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我们正在探索‘农业+电商+文旅’的三维发展路径。”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黄金芽茶树新品种,已开发出10余款深加工产品,其中茶食品、茶化妆品等创新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5%。这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使茶园亩均产值提升至传统种植模式的3倍。

  三、政企协同破解产业升级难题

  通过调研,我们也得知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企业也曾历经转型阵痛。2020年极端天气导致200万株茶苗全军覆没,直接损失超百万元。“当时看着满田枯苗,真切体会到茶苗的脆弱性。”柏女士回忆道。关键时刻,高邮市农业农村局启动应急帮扶机制,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最终通过优选抗逆品种、建设智能温控大棚等举措实现产业重生。

  调研发现,当地政府建立的“项目专员”制度成为政企协同的关键。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选派业务骨干担任企业联络员,在政策申报、土地流转、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近三年累计协调解决物流受阻、用工短缺等实际问题20余项。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协作模式,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

  柏锦茜女士的创业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带技术、懂市场、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文旅融合提升附加值、政企协同构建发展生态,有效破解了人才短缺、产业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瓶颈问题。这种以新农人为纽带,串联起政府、企业、村民多方主体的发展模式,为同类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未来随着更多惠农政策的精准落地和乡村人才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必将激发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更大潜能。

  (撰稿人:南京师范大学 张澔文 杨俊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498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