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青春“三下乡”|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踏寻红色根脉 赋能乡村振兴

为纪念战争胜利80周年,探寻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走进江苏省盐城市烈士命名红色镇村,开展“踏寻红色根脉,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行动激活红色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图1:团队合照)

唤醒红色记忆,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红色沃土藏初心,历史细节显精神。实践团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盐城多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开启“史料挖掘+实地调研”双轨行动:在烈士纪念碑前肃立缅怀,听老党员讲述“烈士深夜送粮”“军民共守阵地”等热血往事;在村史馆潜心学习红色历史,细致梳理泛黄文献,将散落的红色记忆串联成篇,让沉睡的红色故事重焕温度。

(图2:团队参观烈士陵园)

(图3:团队在镇村学习红色文化)

(图4:团队在五烈镇烈士文化展厅参观学习)

为精准掌握关于盐阜老区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团队针对性设计调研问卷,共发放500余份。数据分析显示,68.39%的受访者更倾向通过现场讲解了解红色故事,85.12%认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传承红色精神的关键。这些数据为后续行动精准“导航”——明确现场分享、乡土化讲解将成为传播重点,红色教育场景打造需深度融入实践。

(图5、图6:实践团成员广泛开展调研)

完善红色村史,挖掘时代精神内涵

立足调研数据,实践团创新传播形式,让红色文化 “接地气”更“入人心”。针对68.39%人群偏好现场讲解的特点,团队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多场红色故事分享会,成员们以烈士事迹为切入点,通过情景还原、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冰冷史料变成鲜活故事,吸引村民们参与,不少老人听完后主动补充珍藏的红色记忆。同时结合乡村生活场景,团队依托村广播开设“红色记忆”专栏,播报红色知识与烈士故事,覆盖全村80%以上农户。

(图7:团队成员现场红色宣讲)

(图8:团队成员进行广播宣讲)

此外,实践团走进建湖县党性教育基地,与讲解员共同打磨乡土化讲解词,突出“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感染力,让红色故事既见精神厚度,又有情感温度。

(图9:团队成员聆听场馆讲解)

(图10:团队成员与讲解员交流学习)

激发红色动能,打造红色“一村一品”

以红色文化为魂,以产业需求为基,实践团探索“红色 +”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探索“红色+镇村旅游”路径,深挖烈士精神内涵与本地红色元素,团队设计出印有镇村红色地标、烈士事迹的专属红色印章等文创产品,既保留历史记忆又增加经济效益。结合文旅热潮推出“红色打卡集章”活动,向镇村赠送团队原创设计的集章册,并在多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设立集章点。活动一经推出便赢得村干部的广泛好评,成为凝聚红色记忆、激活乡村文旅的鲜活载体。

(图11、12:团队指导老师向镇村赠送文创产品)

(图13、14:团队原创文创产品)

为打通“红色+特色产业”链路,团队深入当地乡村特色产业阵地:在葡萄果园向农户了解品种特性、产销模式并提出文旅融合探索等建议;与鱼塘螃蟹养殖基地养殖户交流养殖技术、市场需求及品牌打造现状,细致记录产业优势与实际需求,为探索红旅融合路径、凝练镇村红色精神积累第一手实践素材。

(图15:团队与农户进行交流学习)

(图16:团队成员学习葡萄套袋)

(图17:团队成员与农户养殖户交流学习)

从红色史料的挖掘者到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再到乡村振兴的赋能者,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红色大地,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红色 +”的实践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相融合,让红色根脉在乡村沃土中扎根生长,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绽放璀璨光芒。(通讯员:魏思琪 供图:王瑶涵)

(图18:团队合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70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