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服的锦绣纹样与古村街巷的青石板路相映成趣,当传统礼仪的温度在孩童笑靥与游客眼眸中流转,一场以服饰为媒的文化传承实践正在这个夏天生动铺展。2025年7月-9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华服寻踪・汉裳承脉”文化赋能实践团走进沪黔多地暑托班、景区与社区,以“汉服+文旅”的创新形式,让千年衣冠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勃勃生机。
童心课堂:让传统服饰“活”起来
在沪上多地暑托班的课堂里,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研学导师”,为百余名儿童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文化启蒙。成员们手持绣着云纹、凤鸟纹样的教具,从周朝深衣讲到明朝马面裙,将“十二章纹”的礼制内涵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的故事,让“衣冠上国”的美学基因悄然浸润童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暑托班展示汉服的合影
课堂上,“汉服拼图”游戏成了最受欢迎的环节,孩子们在拼接衣袖纹样的过程中,直观感受着传统服饰的纹样之美。他们争相试穿改良汉服,有的披着襦裙模仿古人“拱手礼”,有的指着裙摆上的牡丹图案追问寓意。“穿上这个,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7岁的小雨兴奋地说。家长王女士感慨:“孩子回家后主动查阅《中国服饰史》,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说教更有效。”
景区漫游:让文化体验“潮”起来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木窗棂映照着岁月痕迹。在上海金山嘴渔村,实践团成员身着绣着海浪纹的宋制旋袄,与渔家老屋的渔网、渔船相映成趣,展开一场“衣冠与渔火”的跨时空对话;在贵州千户苗寨,成员们身着不同形制的汉服行走在吊脚楼间,或手持团扇演绎“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的魏晋风度,或俯身案前用缠花发簪演示“螺钿镶嵌”的非遗技艺。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苗寨所摄
实践团创新采用“解说+体验+打卡”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汉服魅力。沙滩边,身着齐胸襦裙的成员为游客整理衣袂,轻声讲述:“这裙摆的褶皱像不像海浪?古人早就把自然之美融进了衣裳。”团队还精心制作《汉服文旅打卡指南》,标注各地适合汉服拍照的景点与历史背景,引导游客“穿汉服、讲文化、爱家乡”。一位来自法国的游客体验后惊叹:“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是流动的哲学,是立体的史诗。”
社区共鸣:让文化传承“暖”起来
除了课堂与景区,实践团还走进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共话汉服文化。在社区活动现场,汉服展示区前人头攒动,居民们纷纷拍照留念,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感悟。“你们把老祖宗的东西又带回了生活!”一位老奶奶拉着成员的手感慨道。
图为团队成员在山东社区采访合影
从暑托班的文化启蒙到景区的沉浸体验,从社区的情感共鸣到苗寨的产业调研,上海立信学子用青春脚步丈量文化传承之路。这场以汉服为媒的文旅实践,正让千年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彩,让文化认同在衣袂翩跹中愈发坚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温暖而持久的青春力量。(图文 秦粒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