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暑意正浓,珠海市三灶镇市民艺术中心活动室内却洋溢着温暖与活力。珠海科技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联合心理协会组建的“心光灿烂突击队”,在此开展为期八天的“心光同行·筑梦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专业服务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为辖区青少年送上一份“心灵守护礼”,让心理健康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悄然萌发。
一、直面痛点:乡镇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补给”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乡镇地区因资源限制更显突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0-19岁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15%-20%,三灶镇部分青少年面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学业压力叠加、家庭引导不足等问题,却缺乏专业心理疏导渠道——多数学校无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难以发挥作用。
“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只会闷着,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帮他。”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道出了许多乡镇家庭的困境。此次活动正是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依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优质资源下沉部署,将高校专业力量引入基层,填补乡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空白。
二、趣味互动:让心理教育“融”入成长日常
为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枯燥说教”,突击队设计了一系列沉浸式活动,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成长,真正实现“心理知识看得见、用得上”。
情绪认知环节里,《心情GPS:找到你的情绪地图》成为“心灵启蒙课”。孩子们手持情绪卡片,通过模仿表情、讲述经历演绎“开心”“难过”“愤怒”:“这张‘委屈’卡片,像我被误会时的感觉”,在表达中学会识别自我情绪;《心情色彩》手工课上,小组合作创作情绪脸谱,红色绘愤怒、蓝色画平静、黄色描快乐,一幅幅作品成为情绪的“可视化出口”。
应对压力与青春期困惑时,活动更显针对性。《压力释放站,心灵解压之旅》用“捏压力球”“情绪吐槽”等方式,教孩子们缓解学业焦虑;《奇妙的身体变化》以动画科普青春期生理知识,驱散成长迷茫;《青春期的沟通魔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扮演“与父母沟通的自己”,在换位思考中学会表达。
团队协作与自我探索环节同样精彩。《心灵绑带赛》的“两人三足”游戏,让孩子在同步迈步中懂得配合;《我的青春蓝图》中,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未来:“我想当老师,教更多小朋友知识”;《信任地图》活动里,蒙眼孩子在同伴指引下绕过障碍,体会“信任”与“责任”的重量。
三、成效初显:“心光”照亮成长路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原本沉默的孩子主动分享感受,遇到矛盾时会说“我想先冷静一下”,不少孩子交到了新朋友。家长反馈:“孩子现在愿意跟我们聊学校的事了,还会教我们‘深呼吸解压法’,真的不一样了。”
活动更唤起了社会对乡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三灶镇教育部门表示,将与珠海科技学院深化合作,持续引入心理服务资源;社区居民也纷纷询问后续活动,“希望更多孩子能受益”。这种“高校+乡镇”的协同模式,为基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四、未来可期:让“心光”温暖更多童心
八月的三灶镇,见证了青春与心灵的双向奔赴。珠海科技学院“心光灿烂突击队”用专业与热情,为乡镇青少年搭建了心理支持平台,也为“百千万工程”下的乡村健康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未来,突击队将继续带着经验与责任,走进更多乡镇,把心理健康服务的“火种”传递下去。我们相信,当专业资源持续下沉、社会关爱不断汇聚,乡村青少年定能在“心光”护航下,成长为阳光、自信的追梦人,为乡村振兴书写精彩的青春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880-0.html